红体字为课本注释
师说韩愈①古之学者(古:求学的人;今: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)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(古:用来……的;今:因果关系连词,因此)传道(儒家之道)受(通“授”,传授)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(表顺承,就)知(懂得)之(代指知识道理)者,孰能无惑?惑(形作动,有了疑惑)而(表转折,却)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生乎(相当于“于”)吾前,其(他)闻(知道,懂得)道也固(本来)先乎吾,吾从而(古:从,跟随;而,表递进。今: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)师(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师)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(名作动,学习)道也,夫庸(表示反问语气,哪里)知(了解,知道)其(他的)年(年龄)之(结构助词,无实在意义)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(因此,所以)无(古:无论,不分;今:不,没有)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
②嗟乎!师(名作动,尊师学习)道(风尚)之不传也久矣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(超出一般人)也远矣,犹且(尚且,还)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(古:一般人;今:大家,许多人),其下(名作动,低于)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(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耻)学于师。是故圣(形作名,圣人)益(更加,越发)圣,愚(形作名,愚笨的人)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(或许,大概)皆出于此乎!爱(爱护)其子,择师而教之,于(对于)其身(自己)也,则(却)耻(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耻)师(从师学习)焉,惑(糊涂)矣!彼(那些)童子(未成年的男子)之师,授之(童子)书而习其(书)句读[dòu](指断开句子的知识。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,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。古书没有标点,所以要学习句读)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[dòu]之不知(句式:宾语前置),惑之不解(句式:宾语前置),或(有的)师(名作动,从师学习)焉,或不[fǒu](通“否”)焉,小学(古:小,形作名,小的方面。小的方面学习了;今: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)而大(形作名,大的方面)遗,吾未见其明(形作名,高明之处)也。巫医(古代巫和医不分。巫的职业以祝祷、占卜等为业,也为人治病)乐师(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)百工(各种工匠)之人,不耻(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耻)相师(拜师学习)。士大夫之族(类),曰师曰弟子云者(如此之类)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彼与彼年相若(似,差不多)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(形作名,卑贱的人,低下的人)则足羞(意动用法,感到羞耻),官盛(形作名,势盛位高的人)则近谀[yú](谄媚奉承)。呜呼!师道之不复(恢复),可知矣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(不与同列,看不起。齿,并列、排列)。今其智乃(竟)反不能及(比得上),其(难道)可怪也欤[yú](语气助词,表示感叹)!
③圣人无常(固定)师。孔子师(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师)郯[tán]子、苌[cháng]弘、师襄、老聃[dān]。郯子之徒(同类的人),其贤(才德优秀)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(古:不一定;今:不用)不如师,师不必贤(超过)于弟子。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(专门学习或研究。攻,习、研究),如是而已。
④李氏子蟠[pán],年十七,好[hào]古文(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,与骈文相对),六艺(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六种经书)经传[zhuàn](经文和传文;经: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;传,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)皆通(全面)习之,不拘于(被,受)时(时俗),学于(向)余。余嘉(赞许)其能行古道(古人从师之道),作《师说》以贻[yí](赠送)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盈配资-股票配资知识联系方式-申请股票配资-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